体育产业是什么工业?
谢邀!这个概念问得实在是很时候,因为今天正好是北京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日子。 这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从建设体育强市到发展奥运项目,从扶持中小型企业到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从优化市场环境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可谓方方面面。
但是,如果问我个人对这个规划有什么意见,我只有一条:希望能够在政策中更多地体现“以民为本”的理念。 现在中国体育的诸多问题,都是和老百姓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不相适应、不平衡的问题,比如群众参与冰雪运动不足,比如健身场所设施缺少,再比如竞技体育人才选拔机制不健全等等。
其实,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已经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人大众体育领域”等。
这些建议都很实诚,也很贴心,但是执行起来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想,问题的根源可能还是在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相关部门没有真正从思想深处意识到这是“民生工程”。 作为老百姓,我们当然愿意为高质量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买单;但作为政府监管部门,是否应该考虑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物美价廉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呢?比如在冬奥会期间发放冬奥消费券,或者在夏季通过彩票公益金补贴群众购买体育场馆门票等相关支出。
我想,这也是国际奥委会始终强调的奥林匹克宗旨和精神所在—— 鼓励人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观众,无论是因为奥运参赛还是观看比赛,无论是为了健身还是以参赛为目的,只要参与就有收益,就能得到乐趣,这就是体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