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五行中属于什么?
“稚”在五行中属火,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问题在于为什么用火来表示稚这一行为或事物。因为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用火来表示稚是很费解的一件事儿。 我们常用“燃灯祭祖”来形容过年时的祭祀活动。然而在这个词里,“烧”和“祭”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 “烧”指烟火燃烧,属五行的火;而“祭”指供奉神灵、祖先,是祭祀之义。用现代的物候学观点来看,古代的人们发现,每年进入冬至之后,白昼渐渐变长,而夜晚则慢慢变短,直到数九寒天,夜晚终于比白天长了,所以“烧”这种形式上的火,也就开始了。
那么反过来,如果先有了“祭”,后才有“烧”——用已经燃烧的烛火来祭祀神灵,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我认为用“燃灯祭祖”来形容新年伊始的祭祀活动是不妥当的。 用火的仪式来代表稚的行为也是存在问题的。古人幼仪有三:栉、縰、笄礼。其中,仅笄礼有特定的服饰——笄者,饰也。《礼记·礼器》孔颖达疏:“笄,谓女子十五岁而结发,用笄贯之。” 至于“栉”、“縰”两礼,史无记载,其仪式不详,但既然有“梳”、“洗”二字在其中,想必应该与盥洗、更衣之类的洁己、正容仪式相关。
综上所论,我以为“稚”属火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至少从文献资料来看,古人将“稚”归为火行是有据可依的。 另外,“稚”字的字形结构亦能说明这个问题。“稚”的上部为“之上加‘小’字”,下部为“人之形状”,整个字形象一个头小而身纤弱的人。这样的人,用现代心理学的话语体系来说,应该是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的;如果用古代的观念来解释的话,这样的人属于阴柔之质。
在古人看来,这样的性情气质是与火行相应的。《礼记正义·檀弓下》引孔子话曰:“周人尚文,齐人尚武,楚人尚鬼。”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司马迁评屈原之言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身之形体,则札札兮。”屈原文采斐然而又性格内向、细腻多疑,正如火一样明亮而又幽微。这种人(或者说这种人做的事情),属于文章之美、道德之优。这种美与德,在古人看来就是火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