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适合中国吗?
我认为不适合,现在所有的区块链项目其实可以归类为互联网项目的,只不过他用的技术是区块链而已。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比如你淘宝上购物,淘宝网作为交易平台,交易的过程中需要相信双方(买家和卖家)的付款,但是又不可能全部由平台来监管,于是就会引入第三方支付,而第三方支付就起到一个监管的作用,他知道你买了啥,也知道你付了多少钱,但他不管钱到了谁的手里,只要保证交易的完成就可以了。
那么现在的区块链呢?我想大体应该是这样的,我买你的东西,我把我的币给你,你把东西给我,然后我们两个把交易的过程发布到一个公共的平台上面,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我们的交易,但是看不到具体的交易信息——也就是不知道你的比特币到底是不是通过某个非法的洗钱活动获得的,也不知道我的法币到底是用了哪个银行的账户。这样虽然保证了交易的公平性,但是也增加了整个交易的时间成本和手续费。因为每一次交易都需要每一个参与者都确认一遍才生效…… 如果有一天区块链技术真的发展到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程度,可能适合中国的时机就到了。
另外从技术的层面来看,目前区块链的技术其实还是比较幼稚的,因为他只能验证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但是并不能真正做到防止篡改,而且所谓去中心化其实是伪命题,因为这需要对中心节点进行大量的优化才能实现——也就是目前的区块链其实就是一个去中介化的互联网,大量的基础建设仍然是需要政府或者企业来实现的。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在政治上采用的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这种政治体制的优势是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重大决策,具有极强的行政执行力。在面对如98年的洪水、03年的非典和08年的雪灾、汶川大地震这种重特大灾难时,可以迅速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全国的资源投入到抗洪、抗疫、抗震救灾之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种制度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不可想象的,即使美国联邦政府,也难以调动50个州的资源来应对地方上出现的重大问题。这是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带来的制度优势。
正因为如此,在区块链应用于政治上时,中国可以采取政府背书、企业研发、公众参与的方式,以区块链提升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以政府的背书调动整个社会的信用资源,企业主要负责区块链技术的研发、设计、应用等环节,公众自愿参与,共同打造一个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个人之间信任的桥梁。在经济上,区块链可以利用其“技术背书”的优势来解决金融与经济领域的“信息茧房”,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衡。
而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下,利用好“政府背书+技术背书”两大背书,把政府该管的管好、管到位,把市场能做的充分给予企业、个人,给予社会,区块链技术完全可以在中国这个大国发展起来、应用起来,从而推动中国政治和经济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