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在中国那多?
西语族语言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我国现有42个少数民族,其中23个有本民族文字(17个自创文字和6个形声字),10多个民族使用双语(主要通用的文字是汉文),还有几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语音。 大部分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但“西欧族”只有一个字母的拉丁文书写系统。因此虽然这些民族的先民曾经创造过属于自己的古罗马文书写系统,但这种书写系统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今天只能见到拉丁文的抄本或碑铭。
除了极少数像塔加拉族、达努族这样只有几十个人的少数民族外,大部分西欧族民族都有上百万的人口。他们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以云南为中心,贵州、四川也有分布,而且大多是世居少数民族。
下面按照民族人口多少排序介绍这些西欧族民族及其使用的语种: 汉语中有很多外来词是来自西方语言的,比如无线电(radio)、电话(telephone)、化学(chemistry)、物理(physics)等等;而很多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语言也保留了很多梵文和巴利文的词汇,这说明这些语言起源于印度-中亚的古代语言群,它们是吐火罗文、于阗文、梵文和巴利文的直接继承者。
扈颍优质答主从1565年开始到1841年为止菲律宾的官方贸易制度,西班牙王室在马尼拉和墨西哥仅允许开航一次,即所谓“马尼拉帆船航行”,其路线为从马尼拉经吕宋岛北面临时港口——帆船港起航,驶入中国广东沿海贸易后,经吕宋岛南面的苏禄海域到苏比克湾,在那里进行贸易后,再穿越南海驶往菲律宾中部的宿务岛和棉兰老岛,之后再经帕劳群岛和关岛航行到墨西哥西海岸阿卡普尔科港,然后再回到马尼拉(墨西哥航线),或者从苏比克湾直接去日本长崎(日本航线)。
墨西哥航线贸易,是从1559年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为加强东南亚地区与殖民地墨西哥的联系。建立的。中国航线贸易,是从1571年6月开始的。当年西班牙远征队(80艘船,5000多人)进攻中国台湾受阻后,从中国福建、广东沿海掠劫船载货物和1200多人返回马尼拉。由此西班牙人意识到同中国贸易的价值。9月,西班牙当局拨给一艘600吨的“圣•巴勃罗·阿波南多”号船(又名“三宝·波若”号)。装上生丝的绸缎、朱砂、麻布、刺绣品以及马匹、牛、银钱等,并派人押船,从马尼拉起航到福建月港(现福建龙海县海澄镇)进行贸易。次年(1572年)5月,“三宝·波若”号返抵马尼拉港,运回生丝10万斤和大量的绸缎、瓷器。接着,第二只中国船“圣•何塞·贝拉加”号也从月港满载货物返抵马尼拉。从此以后就形成了定期贸易。
日本航线贸易是从1592年开始的。在此之前,日本的长崎港已与台湾和吕宋岛进行贸易活动。但是,当时的西班牙人还不直接涉足日本航路贸易。1592年,菲律宾总督阿尔瓦拉兹·苏亚雷斯准许4只西班牙帆船驶往日本长崎贸易。1599年又准许10只船到长崎贸易,以后几乎每年都派船。日本航线贸易也是到1841年才终止。
“马尼拉帆船航行”贸易路线,长达2万多公里(墨西哥航线)。从马尼拉到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西海岸港口),10月至翌年3月为顺风航行(东北季风),一般需两个半月,返回马尼拉时则须半年。马尼拉帆船到长崎要一个月,返回时则需两个半月。这两条航线是西班牙人在远东和美洲航线中所走的主干线,航行时大船由二三十条小船随护。马尼拉帆船,以西班牙战舰为主,也有武装商船,船只吨位为300—1500吨。随船人员除船员外,还有商人、教士、西班牙和西班牙化的墨西哥人、菲律宾人、日本人、马来人、高棉人和华人及奴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