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倒闭的真正原因?
首先,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0岁!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寿命普遍比较短呢 ?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就是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 市场因素就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很多企业还没“长大”就死了。 中国是个产能严重过剩的国家,大部分行业都有许多的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实力都不强,竞争力差。 随着外商的进入和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涌入中国市场,加剧了竞争的强度。 很多中小企业还来不及成长就已经死亡了。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不完善。
在中国,很多企业不是死在竞争中,而是死在对市场判断的错误中。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银行信贷和财政补贴的支持,使得一部分企业经营缺乏压力,缺乏通过提高效率来获得增长的动力。 而另一部分企业则靠吃政策饭,依赖政府的扶持过活,当然也没有主动寻求发展的动力。 当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之时,很多企业缺少面对市场竞争的勇气和决心,在经营出现困难的时候,他们缺少扭转乾坤的能力,最终只能被淘汰出局。当市场机制渐渐完善,这类企业就会逐渐减少。
现在,我们看到不少当初依靠政府扶持起来的企业正在逐步走向市场,接受考验。 那些缺乏竞争力的劣势企业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通过重组、整合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夭折”部分其实是市场机制健全过程的自然结果。我们只能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改革和提高竞争力来面对和适应这种趋势。
现金流断裂。不是没有利润,而是没有现金,更准确地说:是净现金流连续两个会计期间以上为负,并形成累积性效应。其结果是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应付账款、银行利息和职工工资拖延支付,供应商减少供应乃至断供、银行停止放贷乃至催收贷款、职工人心浮动乃至跳槽和怠工。如果还不能从企业外部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则企业很快走向倒闭。
管理理念落后。不是技术落后,而是管理落后,导致不能持续盈利。究其原因,要么是企业主不懂管理,要么是企业主不把管理当回事,要么是企业主没有正确的管理理念。其结果是:内耗增大、执行力下降、效率低下、成本攀升。当内耗大于产出,成本失去竞争力时,企业就难以避免倒闭的结局。
团队分裂。不是没有团队,而是团队分裂。团队(干部和员工)分裂的原因,除了前面讲的原因导致对企业的前景失去信心而“用脚投票”之外,还有企业没有建立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合理的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其结果是“人心涣散、人才流失”,导致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最终“养虎为患”而自毁长城。
决策失败。决策失败有小失败和大失败之分。小失败,及时纠正则“亡羊补牢犹未晚”,大失败则“覆辙难挽”。大失败的决策没有止损意识,而小失败的决策能及时止损能够避免企业倒闭。其原因,除了决策者水平以外,还在于团队是否“敢言”、“实言”、“直言”,在于决策者是否“民主”、“务实”、“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