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五行忌什么颜色?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古人把世界万物分成五大类,并用这五个字来命名五行的来源。现代科学证明,世界上的物质其实可以分为10大类,即10种基本元素和它们组成的化合物。这五种元素既彼此相生又相互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这种相生相克的规律,不仅影响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如佛教的因果学说)还渗入到了社会领域和人际关系之中。在中国传统命理中,人们用五行这一概念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比如认为心属火,肾属水,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在中医理论中,五行的每一个属性都有其相应的器官,并以此构成五脏系统的整体功能。
五行还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性格。在心理学中,有五行个性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来判断人的性格特点。 当然,五行对人类的影响最直接的是在五色上。《黄帝内经》中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这就是说,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色彩,而不同的色彩对五行有着直接的作用。
此外还有“喜”“怒”“忧”“思”“恐”等情志,这些情感状态也受着五行变化的支配和控制。在病理状态下,情绪的变化可以引起五脏病变,而药物的颜色选择也同样受到五行规律的约束。 那么,老鼠作为五行中的一个元素,它的颜色应该是什么呢? 先来看看古籍中的记载: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谈到鼠色:凡鼠小者,色黑褐而毛光,大者色黄白而毛黯。宋代皇祐年间编撰的《鸡肋编》中也提到鼠色:“鼠大小不一,小者黑色,大者黄色,又有白斑彩文诸色。” 从上面两段记载可以看出,在古代人们对鼠的色彩是有直观认识的:小者黑色,大者黄色,也有白色斑纹等等。但仔细想想的话,会发现一个问题:上述描述都是在以人为主体来观察外界的动物,也就是说动物的大小与人一般高低。可问题是,老鼠是个矮个儿呀!如果按人的身高为标准来论鼠色的话,那的确是不合适的。所以,古人所见到的黄色大老鼠并非现在我们眼中的黄鼠。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所谓的大鼠其实指的是啮齿目鼠科哺乳动物,而小黄鼠则属于沙鼠,二者亲缘关系较远。古人看到的黄色大鼠其实是黄鼬,一种体形比老鼠大得多的食肉动物。
现在问题变得更复杂了:既然古代文献中关于鼠色的记载不够准确,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抛开古书,根据现代科学的认知来给鼠定位色彩呢? 也可以,但从历史传承来看,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中医正是基于对自然界阴阳五行的洞察,创造了一套以人体为中心的阴阳五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的颜色定位是与体内器官的功能紧密相关的。虽然中医用五行来阐释生理学现象,但它绝不是简单的物理学反应。相反,中医非常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用现代学科分类而言,它更倾向于系统动力学。中医对人的色彩定位绝非是基于单个基因的表达或者是单细胞的化学变化,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医所说的“色”包含了今天生物学中所指的“形态”和“结构”,而且还涵盖了“生物酶”、“激素”、“电解质”等多种生化成分。中医所说的“色”已经超出了我们目前所能理解的物理化学范围,而是一种基于古代系统观的动态平衡体系。
既然“色”如此重要,那怎么办呢?中医给出了它们的建议——静则少欲,慎起居,节饮食,动则少痰,减忧愁,戒恼怒。简而言之就是,不要做让自己情绪变坏的事情,也不要过度消耗自己的身体,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这才是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