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
把上海建成一个国际贸易中心,这是个很庞大的系统目标。我尽力回答得简单一点。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需要解决几个大问题: 一是物流问题;二是资金流问题;三是信息流问题;四是人才流问题;五是技术流的问题。 前面三个“流”比较好理解。最后的人流和技术流有些关联,但主要说的是技术和知识传递、创新的问题。
以上海为中心的商贸流通,离不开以港口为重要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实现大通关和国际航运的重要支撑。在上海建立国际化的贸易中心,需要进一步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和航道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大努力: ——推进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建设和北港池集装箱码头改造,增强集装箱吞吐能力,发展铁水联运,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自由贸易园区; ——加强江苏沿海港口建设,重点推进南通通州湾长江北岸集装箱码头以及连云港东海港区大型散杂货码头等项目建设,提高通过能力及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对接和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实施,形成南北呼应、联动发展的格局,提升长江流域的通关能力和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和贸易增长; ——完善内地口岸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铁路进出口商品车辆口岸、铁路进出境货物集疏运系统、铁路保税仓库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运输网络。 在构建便利优质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我们还应当考虑如何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和制度安排来留住客户与商户。这就需要我们在下列方面下功夫: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建立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登记注册便利化,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同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交易平台,建设智能供应链体系,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除了建设便捷的交通基础和开放透明的营商环境之外,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思考怎样让国际国内的企业和商户使用上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要知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进行交易时,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扩大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跨境贷款以及外汇管理的自主权,建立覆盖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推动金融和科技深度结合,大力发展在线金融,加快金融科技公司的培育和发展,利用区块链、加密算法、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打造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